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技农业护航 江心“孤岛”变都市田园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插秧有两种方法……”五一当天,在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隆平稻香园,一群小学生正在黄埔文化·名未名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学习传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插秧有两种方法……”五一当天,在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隆平稻香园,一群小学生正在黄埔文化·名未名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学习传统插秧技术。

在他们的身后,千亩连片的杂交水稻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昔日著名黄埔军校,今日美丽水稻公园。”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以下简称隆平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手写下此句子。随着隆平公园的启动,昔日江心“孤岛”将升级为现代都市田园,千亩稻田育下良种,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藏粮于技”富民富业

郭伙胜是土生土长的大吉沙岛人,自考上大学离岛后,他一直在外创业。这两年来,岛上的变化,他看在眼里。

针对大吉沙岛土地撂荒闲置的问题,黄埔区把散落农户和村集体的土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谋划,并引进外部高端资源打造隆平公园。

2020年2月,由袁隆平院士选址、题名的隆平公园正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全面启动。隆平公园项目选址长洲岛及相邻的大吉沙等江心岛。随后,长洲岛上的隆平院士港项目也正式启动,中国农科“院士天团”袁隆平、谢华安、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进驻。

今年2月,黄埔区引进了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无人农场”,计划利用大吉沙100亩水稻田,打造“无人农场”。“黄埔区农耕用地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用科技手段,提高农耕的质量和产量。”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风介绍,区里正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把科技种田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这一项目不仅让黄埔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也让农民的荷包鼓了起来。以大吉沙岛为例,原来岛上农民人均分红不到3000元,2020年,农民人均分红达到元左右,且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

“我每周都回岛上探望父母,父母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除了打渔、种水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现在除了土地租金外,村民在家门口也有事可做,未来还会有一些旅游项目的收入。”乡亲们的生活变化吸引着郭伙胜,他回到岛上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受邀担任大吉沙党支部副书记。

“现在岛上最缺的是人才,因此我们广发‘英雄帖',邀请人才回岛组建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民参与产业建设,从而把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融合起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黄埔区下沙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梁春玲说,目前已成立6个农民合作社。

“纳米小镇”反哺乡村建设

在黄埔区的迳下村,有一个面向未来的“纳米小镇”。今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在这里为区里100多所中小学校近12万师生带来了“开学第一课”。

迳下村被称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后花园”,离黄埔区正加紧建设的中国纳米谷不远,“纳米小镇”代表着该村正在产业规划上主动融入知识城发展大局。

“这座传统的农耕村庄已经实现了蝶变。”迳下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伟辉感叹道,“通过‘纳米小镇'将中国国内的专家学者聚集到此开研讨会,借此机会引入企业总部,增加税收,提高村集体收入,并反哺到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上。”

如今的迳下村成为“秋夏稻谷双丰闻稻香,冬去春来花开逛花海”的网红打卡点。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超过一万名游客到访“纳米小镇”。村民冯振忠在路边支起摊子贩售冷饮小吃,还开了一家农庄,他十分开心,“仅一个春节,家里就进账10万元左右”。2020年迳下村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45万元,总存款1790万元,同比增长13.37%。

“科技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能不断带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在增进社会效益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共享发展成果。”黄伟辉说。

这正是黄埔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蓝图,通过院士下乡、科技下村将产业引进来,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目标。(记者 叶青 通讯员 范敏玲)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zonghexinwen/2021/0509/1269.html



上一篇:自动匹配作物生长条件 浙江宁波智能科技加码现
下一篇:著名自然地理学家、湿地学家和区域农业研究专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投稿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编辑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版面费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