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3)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以生态农业为例。我国的传统农业大多是物质循环利用的农业复合生产体系,包括各种稻鱼、稻鸭、稻猪、稻果、稻桑等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其中,

第二,以生态农业为例。我国的传统农业大多是物质循环利用的农业复合生产体系,包括各种稻鱼、稻鸭、稻猪、稻果、稻桑等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其中,以南方的太湖平原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优良传统、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等的历史经验最为引人注目。清初张履祥在《策邬氏农业》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将友人邬氏留下来的十亩瘠田、一方池塘进行了有效的规划,“种桑三亩,桑下冬可种菜,四旁可种豆、芋……种豆三亩,豆起则种麦;若能种麻更善……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树下仍可种瓜蔬……池畜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10]。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完全属于生态农业的标准。可见明清江南小农生产中这种新的经营方式已经较为盛行。改造田地与废物利用是其两大特点。就近代以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明清江南的生态农业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11]。

今天被农学界广为推崇的“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的概念源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强调“与自然秩序相和谐”,为人类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提倡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主张依赖自然的生物循环,如豆科作物、有机肥、生物治虫、自然放牧等,以实现生态上的协调性、资源利用上的有效性、营养上的充分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法。

虽然有机农业是现代西方科学界提出的概念,但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与之极其类似。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大多基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概念,在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生态平衡保护与农业灾害防治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光辉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也是今天有机农业所倡导的理念。可以说我国传统农业是现代有机农业之母,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从传统农业文明中深入挖掘适合今天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以及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等内容,既符合我国农民长期的生产习惯,又能够有效降低有机农业的生产成本,利于大规模的普及和推广,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极为巨大的。美国的科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提到未来的农业设计,是当时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试验。如把河虾养殖在温室的水槽中,旁边生长着黄瓜和莴苣,让河虾的排泄物做黄瓜和莴苣的肥料;又如在池塘上面养鸡,鸡粪掉在池塘里做水草的肥料,水草做鱼的饲料等。其实,他们不知道这种设计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我国明代就已经普遍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内容远较他们的设计更为复杂[12]。

四、文化传播与文化影响

目前我国的各个大学都在竞相成立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这是国家重视文化传播与文化影响的结果。除了科技、经济硬实力的影响,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可能会起到比单纯科技、经济影响更好的效果。当下的中国在科技水平、经济实力上并不比发达国家更有优势,因此想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借助于文化传播与文化影响。

第一,我国的农业大学在文化传播与文化影响方面更能够占领文化高地。相比较而言,尤其是对于很多尚处于温饱阶段或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他们其实对农业的改良提增比发展工作更为迫切,因此,最适合伴随农业技术一同输出的,就是我国的传统农业文化。如前所述,农业大学在传统农业文化的研究上有更深厚的积累,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文化传播会使国际社会对中华农业文明有更深刻的了解,既便于我们传播文化,又可发展更多的亲华友好人士,增强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认可度极高。即使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成就很突出,但农业文明远逊于我国。除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外,中华农业文化开创的“丝绸之路”、“瓷器之路”、“饮茶之风”等均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农学对世界农业革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农学家普遍认为,欧洲在18世纪从中国引进了曲面犁壁和耧车以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乃是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13]。中国还是农业动植物种质资源重要起源地,世界上1200种作物中,其中约四分之一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农书有不少曾流传到国外,如《齐民要术》传入欧洲以后,达尔文认为为其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农政全书》更是推动了整个日本农业技术的发展。“肥料工业之父”李比希将中国农业视为“合理农业的典范”,认为中国对有机肥的利用非常先进,等等。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不可估量,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晴耕雨读”的生活情趣以及“地力常新壮”的土肥施用观点等等,从古到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为世人所景仰。我国的农业大学以农业文化的传播者为己任,若能接过传统农业文化继承和弘扬的大旗,必能发挥更多的文化引领作用,也才能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qikandaodu/2020/0718/361.html



上一篇:2015年6月“中国好书”
下一篇:德国林学实践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投稿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编辑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版面费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